中医课程初级课程

学生反映中医难学,太灵活,无规律可寻,无公式可用。中医课程初级课程,在辨证的教学中我尽量将教学内容归纳为公式,可以纲举目张,从而大大提高记忆效率。既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,中医课程又对这些浓缩了的、较生动的记忆符号有兴趣、印象深。把这浓缩为3个字为太阳前。这样记,字又少,又生动。记忆效率高。如营气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脉中的具有营养作用之气,照海与申脉,三阴交与悬钟,中医课程阴陵泉与阳陵泉,中脘与中极对称等。一字之差。气血关系与气津关系文字结构相同,特别是中医药学习更是如此。风轻开泄袭阳位,善行变动百病长。中医课程可给这材料赋予新意,甚至有趣味,记忆效果特别好,这样生动形象,又可在教室、宿舍时时复习回忆,又可互相提问,大大促进记忆,中医课程还可在课堂上抽查激励学生,提高学习效率。在中医药的学习中亦如此。例如方剂或者中成药的主治、特点,可列表说明。中医儿科学发展史学术成就内容多,也可将重点内容列表记忆。同理在面部、四肢可标记许多腧穴,中医课程是记忆腧穴定位的好方法之一。这加重了学生负担,并且使学生在这一科花费太多精力而影响别的学科学习。例如中药学的重点为每味中药的功效,如果每一味药的归经、性味都要记,负担太重了,并且功效与归经、性味联系密切,由功效可大致逻辑推理推出归经、性味。因此学习中药学应抓住分类,每药功效、每药的特点。看自测题的题目,遮盖答案,回忆答案,尽量不要看答案,促进记忆,实在想不起来才看答案,这样效果好。多数学生把答案填进自测题内,这种做法不好,起不到促进回忆记忆的效果,应把答案放在另一个地方。从2009年开始在一所中医学堂开始上课,每隔一周上课,当时的类似课程还比较少,在这家中医学堂坚持了3年,大约花费10万元。

 

http://ci.ntu.edu.sg/chi/Programmes/Pages/Detail.aspx?event=ef4f1e54-9155-486c-a64c-d1e34c624100